厂房承重检测鉴定报告——检测鉴定方法:
扩大在再生产,对于一个工厂来说,是再正常的事情了。增加生产线,更换新的机器设备,这是工厂较为常见的事情。对于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来说,增加新的机器设备,或者更换新的机器设备,对于楼板的承载力能够继续支撑,将是一个大大的存疑。那么,原来的楼板,到底能不能承受新增的机器设备呢?这就需要厂房进行楼板专项检测,用房屋检测的术语叫做——楼板承载力检测。
说起楼板承载力检测,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就复杂了。
先要弄明白房屋的建筑和结构形式,以及房屋的历史沿革,有没有大修大补过。这是做楼板承载力检测的基础。
这一步弄清楚了,就要调查一下楼板的使用荷载以及今后要放置的新荷载。这是做楼板承载力检测关键的一步。楼板荷载情况摸不清楚,楼板承载力检测就无从做起。
第三步,要把房屋的结构构件强度检测出来,这是房屋安全性的常规检测内容。对于框架结构房屋而言,房屋结构构件强度不仅仅包括混凝土强度,还要搞清楚构件内部的钢筋配置。
对于砖混结构而言,除了要弄清楚混凝土梁的强度和钢筋配筋,还要搞清楚承重墙体砖和砂浆的强度。这些直接关系到将来进行安全建模计算分析的成败,也是属于必检内容
厂房承重检测鉴定报告——荷载实验检测法:
一、用试验机加载时,试验机精度不应**2级。
二、用其它加载设备对结构构件施加荷载时,加载量误差应不大于±3.0%,对于现场试验的误差应不大于±5.0%。
三、采用各种重物产生的重力作试验荷载时,称量重物的衡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±1.0%,重物应满足下列规定:
1 对于吸水性重物,使用过程中应有防止这些重物含水量变化的措施,并应在试验结束后立即抽样复查加载量的准确性;
2 铁块、混凝土块等块状重物应逐块或逐级分堆称量,量大块重应满足加载分级的需要,并不宜大于25kg;
3 红砖等小型块状材料,宜逐级分堆称量;对于块体大小均匀,含水量一致又经抽样核实块重确系均匀的小型块材,可按平均块重计算加载量;
4 散粒状材料应装袋或装入放在试验构件表面上的无底箱中,并逐级称量。
四、采用静水压力作均布试验荷载时,水中不应含有泥砂等杂物,可采用水柱高度或精度不**1.0级水表计算加载量。
五、采用气压作均布试验荷载时,充气胶囊不宜伸出试验结构构件的外边缘。确定加载量时,应考虑充气囊与结构表面接触的实际作用面积,按气囊中的气压值计算确定。
六、采用千斤顶加载,宜安装力值量测仪表直接测定它的加载量,力值量测仪表的精度、误差应符合3.1.5条要求。
七、当条件受到限制而需用油压表测定油压千斤顶的加载量时,油压表精度不应**1.5级,并应对配套的千斤顶进行标定,绘出标定曲线,曲线的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±5%。
八、采用卷扬机、倒链等机具加载时,应采用串联在绳索中的力值量测仪表直接测定加载量,当绳索需通过导向轮或滑轮组对结构加载时,力值量测仪表宜串联在靠近被检测结构一端的绳索中。
厂房楼面承重检测鉴定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检测鉴定——地基基础、主体结构、围护结构:
1、事实上,不管是什么样的基础形式(除支承在岩石上的端承桩外),都有桩底板共同作用的过程。
当桩直接支承在岩石上,或者由于设计太保守,桩的承载力远远大于上部荷重,其沉降量几乎没有时(规范规定中低压缩性土变形允许值为200mm),就不应再考虑(箱)板下土的承载力。是否考虑桩筏(板)
共同作用与地层情况(特别是底板下的土和桩的持力层、上部结构、桩的类型、数量、桩距、沉桩的方法、地下水位的高度以及孔隙水压力的清散等方面有关。现在一般要求板承担的荷载不**过总荷载的30%,在地基土体较好又无实测资料时,可取10%~15%,当地基土地是淤泥、淤泥质土、未经夯实的新近人工填土等高压缩性土时,不宜考虑桩筏(板)共同作用。否则,建筑物允许沉降量很难控制在规范值以内。
2、上部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及构件尺寸的选择
2.1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。七层以下的建筑物宜采用混合结构,因其钢筋混凝土用量少,其造价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60%~70%,但由于混合结构是由墙体承重,其墙体布置有一定的要求,使得其使用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,不如框架结构灵活;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12层以下的建筑,但若在其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几道抗震剪力墙,则可以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,且可减少柱、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,从而节省了材料;框-剪结构的抗震能力有所提高,可用于20层以下的建筑物,在其适当的位置上设置刚性简体,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,同样可以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。
2.2应尽量选用轻质的墙体材料以减轻建筑重量,优质的轻质墙容重为6500~8500N/m2。而普通的砖墙容重为18000~22000N/m2。选用轻质墙不仅能减少梁、板、柱(剪力墙)的截面和配筋,且可以大量减低基础的负荷,降低造价。
2.3建筑物构件尺寸的选择,包括合理地选择柱、梁截面尺寸,混
凝土墙体及板的夺取度等。构件尺寸增大,可以减少该构件本身的配筋,但浪费了使用空间,且增加了混凝土用量,加大了建筑物荷重;构件尺寸减小,又会使得配筋率增加,加大了钢筋用量。如何把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控制在一个经济合理的范围,需要结构设计者经过计算比较后,选定一个较优方案,这样才能够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。